目前分類:認知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    當我們壓力大或是心情不好時,親蜜伴侶(小人們)自然會感受到(白目者不小心掃到颱風尾),想想看你怎麼去抒發自己的情緒,唱歌、寫日記、彈琴、畫畫、抽煙、罵三字經...等,大人都會有無法化開的心,更況小人呢?處在半獸人的小人們,會用哭或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,有時我們也來個將心比心吧!當孩子狀況不好時,也檢視一下,自己的狀況是否ok???是否陪小人的時間變少了,不夠了解小人!
      我是個沒有耐心的媽媽,在大童二歲後才真得有時間去了解他(全職阿母),常常易怒開扁(我很後悔以暴力解決),小人愈打愈皮或是打斷了孩子願意說的意願,在與小人溝通時,個人覺得有

[四個重點]

文章標籤

圈正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 古語說,養兒方知父母恩,生子後才知父母的用心,這短短一句卻是一輩子的牽絆功課。若不是自己走來,又何嚐能體會箇中滋味。我持著"要生至少要生二個,要不然就不要生"的生子觀(除非求子不易或夫妻情感不合),鼓勵著身旁的初為人父人母們,畢竟,手足情也必需見著他們之間的互動,才有機會可以體驗到他們親蜜的關係。

    今天在路上遇到一個大肚媽牽著三歲兒子,她問我雙人推車衍生至迎接第二胎的來臨,手足情是打不散的親情,但若父母仍有餘力,可以幫他們的忙,手足的溫度來自父母的態度。這樣:哥哥想到妹妹,妹妹黏著哥哥。
在我們家:(兄妹差二歲適用版)

文章標籤

圈正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IMG_1371.JPG  

      許多人為了有孩子吃盡苦頭,我的孩子們都是意外來報到,所謂計畫跟不上變化,遇上了做父母這堂課,一直都在變化,永遠有數不盡的驚喜。第二胎的報到(來得好不如來得巧),或許,我們夫妻倆都沒多大的預設空間,比方說:要生嗎?要生幾個?要生男還是要生女?要何時生?管那麼多,來了就面對吧!!

    沒有人教我什麼是手足,小時候,我的手足是打打鬧鬧,長大後是互相分享心事,這就是手足,道盡不能和父母說的秘密,一起聯手挑戰父母的權威,這就是手足,許多事就是這麼理所當然。近來看來妹妹睡前要找哥哥陪,睡醒會偷親哥哥,就連睡著時會滾到哥哥身旁睡,哥哥會努力詮釋妹妹的行為,拿到好吃的食物會和她分享,手足之間單純的感動,實在無法用言語表述。

圈正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感謝,生命中有這麼多認真的人
為了他們的家庭在努力著

圈正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